在去年中興事件發生后,我寫了一篇案例分析文章,《中興事件,暴露了中國管理軟實力的“脆弱性”》,其中我將中興事件**定義為一個典型的“灰犀?!笔录?,那么灰犀牛事件的特征是什么?
米歇爾·渥克在2016年出版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描述: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它并不神秘,卻更危險。“灰犀?!笔且环N大概率、大影響的事件。
那么我們再仔細回顧一下中興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完全符合這個特征的。
“灰犀?!笔录奶岢?,其實是和前些年提出的另外一個概念相對應,那就是“黑天鵝”事件。塔勒布在2007年出版的《黑天鵝》一書中,描述了黑天鵝事件的幾個特征:小概率、大沖擊、不可預測性。
十年的時間,從黑天鵝到灰犀牛,我們對關注的風險從小概率到大概率,體現的是外部環境的波動性加大、復雜性增強的結果。
黑天鵝還沒飛走,灰犀牛又緊跟著跑來!
不管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它們共同的特征是一旦發生,沖擊力極大,這才是我們關注他們的根本原因。我們看到近年來國家層面的政策和文件中,對這兩類事件是頻繁提及。
那這兩個風險類型是不是涵蓋了所有的風險場景?
不是的,我今天幫大家再擴展一下另外兩個場景。
我們評估風險經常會用到一個工具,叫風險圖譜(Risk Map),橫軸表示概率,縱軸表示影響的程度,我們借助這個工具來分析下風險的幾個場景。
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把灰犀牛和黑天鵝分別按照概率的不同放在縱軸的上方,影響力比較大的位置。
那么縱軸的下方分別對應的是大概率、小影響和小概率、小影響的兩類事件,我想了很久,我找到了“金絲猴”和“大白兔”兩個動物來代表。
猴子給我們的印象是頑皮好動,但帶來的傷害不大;而兔子更是溫順安靜,好像對外界形不成什么威脅。
“金絲猴”和“大白兔”這兩類事件的共同特點是一旦發生,也不會有致命打擊,所以我們都對“灰犀?!焙汀昂谔禊Z”關注很多,對這兩類事件卻關注度不夠。
在企業中,我們對待這幾類事件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灰犀牛事件:企業會盡量選擇規避、回避的方式,或者有可能的情況將其向“黑天鵝”或“金絲猴”方向移動轉換;
一般來講,企業的管理者是不會允許灰犀牛風險長期存在的。
黑天鵝事件:企業會盡量選擇用轉移和分擔的方式,用固定的小成本對沖小概率的大損失;
金絲猴事件:企業會選擇控制和降低此類事件的發生頻率及部分影響;
大白兔事件:企業認為處于安全區,會選擇保持現狀。(但也要警惕兔子蹬鷹的極端情況)
需要重點注意的一點是,我們熟悉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主要關注的是金絲猴事件類型,通過完善制度和規范流程防范這樣的事件,但對于灰犀牛和黑天鵝事件,僅僅完善制度和規范流程還不足夠,還需要更高超的洞察力和決策力,而這正是風險管理領域所強調的內容。
大變局下的大趨勢
企業管理者雖然不愿意與灰犀牛風險共存,但大變局下的灰犀牛風險卻越來越多,這是外部環境的巨大波動導致的,沒有人可以抵抗,這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
我們的美好愿望是回避、規避掉灰犀牛風險,或者是將灰犀牛風險轉化為黑天鵝或金絲猴風險,但實際情況是,正有一批原來被定義為黑天鵝和金絲猴的風險,正在朝著灰犀牛的方向移動:
你能夠想象一張黑洞照片竟然一天之內讓視覺中國的網站關閉?
你能夠想象一段視頻會讓德國奔馳和經銷系統廣受質疑?
你能夠想象馬云一句996會讓他深陷旋渦?
......
智能互聯時代的“蝴蝶效應”會傳遞的出奇的快,快到讓你還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連因果之間都無需等待、即刻體現!
企業決策者的風險管理意識決定了企業能走多遠,華為的任正非和海爾的張瑞敏天天在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惶者可生存,企業反而發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