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知識
KNOWLEDGE

在去控制背景下,如何實現內部控制的價值?


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孫子兵法《九變篇》中曰:“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古代的交通和信息傳播不方便,動輒幾千里外的征戰,如果發生突發情況,等到將軍寫信去請示皇帝,等皇帝和大臣開會商議,然后回信過來,戰爭的局勢可能早就變了。就算是拿到了命令,如果和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不相符,也一定會打敗仗。


《孫子兵法》中說的君命有所不受,意思就是將領統兵作戰時,有見機行事的權力,不是一切都要請示國君,也不是一切都需要聽命于國君。


二、黑船事件與派瑞上校




1853年由派瑞上校帶領的美國戰艦抵達日本橫濱地區,通過利用堅船利炮威逼迫使日本打開了封鎖了200多年的**,日本鎖國政策就此被迫宣告結束,史稱“黑船事件”。


在啟程之前,時任美國總統菲爾莫爾給了派瑞上校一份全權授權書,將總統特使、三軍司令、國務總理、貿易談判負責人多個角色的**授權都賦予了派瑞上校一個人身上,他可以不需要向任何人匯報便可以直接決定和日本貿易談判的一切內容。


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電報、沒有電話、沒有飛機,美國到日本單次航行需要耗時幾個月的時間。


由于派瑞有了**別的自由決定權,經過高效的磋商,很快雙方就共同簽署了《日美親善條約》開啟了自由貿易。


三、一切都和信息傳遞相關


上面兩個例子向我們說明了當信息無法暢通、及時的到達控制方時,控制就會失效,這是由于信息的延遲效應導致的控制失能。所以,有效的控制都是需要有充分信息作為前提條件,比如維納的《控制論》,副標題就是“關于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信息的科學”。


今天我們在當下的高度信息化環境下談到的“失控”,和原來的情形有所不同,原來是因為通路不暢,使消息無法及時送達。今天我們面臨的形勢是由于信息發生量激增和急速變化導致信息無法被及時同步(期待5G)。




雖然原因不同,但是結果一樣,就是信息無法被及時的送達到坐在高堂上的“決策方”,導致預期控制目標無法實現。


四、去控制困局


控制,在某些程度上意味著權力,所以,有些經營管理活動層層把關、道道控制,讓我們迷失在了控制程序中。我曾在文章《莫讓各類體系困住了企業發展的腳步》里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我們企業進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被很多人誤以為是增加業務負擔,增加控制程序,其實這完全不是初心,也不是使命。不是為了增加控制而控制,而是尋求在控制和效率之間的最優平衡點。


如何尋找這個點,需要結合公司和業務的風險偏好和承受度,風險管理職能和業務職能共同商討出一個合適的標準,有些業務需要加控制,有些業務可能還需要減控制。




但是,根據我們過往的經驗,企業往往是加控制容易減控制難,減下誰去可能都有意見,如果精簡了控制出了問題,更是沒人愿意背這個鍋。


根據前幾年德勤的一項關于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實施十年的調研報告,也總結了這樣的觀點,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文后下載學習。


五、賦能下的去控制


今天,賦能這個詞非常流行,是因為這是目前商業組織在不確定性環境生存的必然選擇。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里,決策層的可視度降低,賦能意味著將更多的權力下放到基層,下放到前線,可以使他們擁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權,來應付這樣的發展環境。


我們看華為的讓聽見炮火的人決策、海爾的人人都是CEO、再到今年國務院國資委的央企放權授權清單,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利用賦能來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性,讓決策更快、更好、更科學。


賦能,一方面意味著授權放權,同時也意味著控制松綁,一些控制手段的隨著賦能的實施將不能保留。所以,賦能也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去控制”。這可能是有控制職能的人不太愿意看到的,我們中國人都非常喜歡“控制”這個詞,很多時候,管理聽上去力度不夠,更喜歡用“管控”,好像一切盡在控制中,就是我們的**追求,盡顯權威又飽含安全感。


如果要充分賦能,是不是就意味著去掉控制,不需要控制了呢?


六、賦能時代需要的是高超的控制




在賦能的背景下,不是不需要控制、而是不需要事無巨細的控制,需要更多的授權、更多的目標激勵、需要高超的控制、需要抓大放小的控制、需要盡可能實現自控制。我梳理了幾個原則,可以供大家在做具體控制活動設計時參考:


大方向控制:確保所有的控制設計以不偏離公司或業務的大目標為前提,把握總體方向,確定不偏離主航道。很多時候需要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配合。


邊界控制:既然賦能了,那一部分操作控制就可以抽掉了,但為了不突破風險承受度,需要劃出邊界,邊界內可以自由探索,但不能出圈,明確紅線,即授予自由、又明確約束。


原則控制:按照風險偏好,明確控制原則,賦能主體通過遵守控制原則來自行實現對某項業務的控制。


重點控制:對于需重點關注的業務或高風險業務,控制力度不能減弱。


監督控制:賦能主體的所有自我執行控制需要有監督控制機制作為威懾力量,確保上述所有控制均可有效實施。


未來,一個組織的競爭力主要看信息獲取速度和處理效率,這是產生的差別性優勢的原因,這其中,在明智控制的約束下,可以更好的達到目標。




上一篇:人工智能時代將是中國風險管理人才發展的春天?
下一篇:如何更好的從企業管理角度定位風險管理

【查看更多】
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99在线精品视频高潮喷吹,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中文字AV字幕在线观看